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难治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四大特征。是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导致死亡的第三大杀手。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病人250万,死亡约150万,存活的患者中,约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的致残,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用于该病的治疗费用达100亿元以上,给国家和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脑卒中分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高,约占脑卒中总数的60%~80%。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大脑的血流供应中断,能量耗竭,立即引起缺血中心区脑组织的损伤和周围部分脑功能的丧失。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受损伤的脑组织可分为梗死核心区和缺血半暗带两部分。梗死核心区的脑细胞由于血流供应中断和能量耗竭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而缺血半暗带由于周围血管的代偿灌注而受到中等程度损伤,属于可挽救的脑组织。抢救可逆性缺血脑组织(即缺血半暗带)是治疗核心目的, 使闭塞的脑动脉再通, 恢复梗死区的血液供应, 防止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防止缺血半暗带转变为梗死核心区。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每分钟死亡的脑细胞为200万个,循证医学已证实静脉溶栓治疗应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时间窗有严格要求,静脉溶栓仅适用于发病4.5小时内的超急性脑卒中患者,患者的受益程度与到院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发病,应尽快到达医院,给医生留出救治时间,患者到医院时间越早,治疗效果会越好,时间就是大脑!
2015年下半年,医院适时成立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规范化治疗项目组,并于2016年3月5日正式启动,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放射、检验、麻醉、导管等科室的技术力量,形成多学科协作的机制,迎来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规范化治疗的春天。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规范化治疗项目组的成立,极大提高了神经内外科医生的积极性,神经内科一病房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到目前为止,科室成功开展静脉溶栓26例,静脉溶栓后桥接治疗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最高年龄82岁,最小年龄45岁,患者三个月后随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下面以2例典型病例做如下汇报:
病例一
郭某某,男,60岁,以“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言语不清3小时”为主诉,急诊行头CT,以“急性脑梗死”为诊断,于2016年03月17日10:48收入院。当时表现为右手不能持物,站立不稳,无摔倒,伴视物旋转感、耳鸣、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咖啡样物。
查体:P:74次/分,R:18次/分,BP:123/79mmHg。意识清楚,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3.0mm,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右运动欠佳,无复视及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存在,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左侧肢体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Ⅳ级,右侧肌张力减弱,左侧肌张力正常,Babinski:L(-)R(+)颈软。NIHSS:10分。通过查体,患者不除外左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急性脑梗死,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无禁忌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静脉溶栓。1小时后溶栓结束时查体:言语完全恢复,仅遗留轻微面瘫,其余检查均恢复正常,NIHSS评分1分。三个月后随诊,生活完全自理。
病例二
李某某,男,63岁,以“右侧肢体活动不灵伴言语不清3小时”为主诉,于6月29日13:10入院。查体P:70次/分,R:18次/分,BP:140/90mmHg。意识清楚,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双瞳孔等大正圆,直径约3.0mm,光反射敏感。右侧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Ⅱ级,张力正常,右手持物费力,走路不稳,曾摔倒,无明显外伤。Babinski:L(-)R(+)。NIHSS评分:7分。辅助检查:头部CT:脑梗塞。
仔细查体、立即完善相关化验室检查,符合静脉溶栓适应症,无禁忌症,化验回报后,开始静脉溶栓,溶栓后即时NIHSS评分5分,24小时NIHSS评分1分。1个月后随诊mRS评分为0分,生活完全自理。
随着医院神经科同仁的不断探索与创新,多学科协作机制的不断完善,我院神经病学治疗能力定会得到不断提升,定会给辽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带来福音。
神经内科一病房 梁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