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三年前,在上级医院进修时,曾遇到一例典型的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肺梗塞的患者,那是一位25岁产后2个月的年轻母亲,来院时意识不清,血压测不到,呼吸微弱,肺动脉造影证实肺梗塞,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然没挽留住她年轻的生命。直到今天,想起这个病人,我的心仍久久不能平静……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病患,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治疗,正承受着无知的痛苦与死亡的威胁。
下肢深静脉血栓,常常由于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而形成,多见于产后、盆腔术后、外伤、晚期癌肿昏迷、长期卧床的患者;发展到后期,可有一系列的后遗并发症,如下肢水肿、静脉走行区压痛、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溃疡等,严重者可导致肺梗塞危及生命。由于肺梗塞死亡率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预防悲剧发生的根本所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抗凝、全身用药,但效果不明显,并发症多。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采用介入方法在下腔静脉内植入滤网,挡住向上运行的致命血栓,并在血栓形成的静脉内置入溶栓导管,直接给予溶栓药物,效果明显,安全性高,降低了肺梗塞的发生率。如已形成肺梗塞,将溶栓导管直接置于肺动脉血栓处,短时间可溶解血栓,避免经静脉给溶栓药造成的出血并发症。
6月15日,又一位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我院成功获救。该女子26岁,产后20天,因左下肢疼痛、不明原因水肿来诊,患肢皮肤紫红色,超声提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诊在局麻下行右股静脉穿刺,置入鞘管,行下腔静脉造影,在下腔静脉右肾静脉开口下1~1.5cm处(图1)植入滤网,再行左下肢静脉造影,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面积、堵塞程度,将溶栓导管放入静脉内,直接将溶栓药物注入血管内,根据血栓溶解程度保留溶栓导管,术后每日2次经溶栓导管直接给药,3天后复查,造影示血栓基本消失,拔除鞘管,弹力绷带包扎,24小时后下床活动,常规给予口服抗凝药并定期复查,30天后,多项检查证明血栓完全消失,经颈静脉取出下腔静脉滤网,滤网内有1大块新鲜血栓(图2),由于被挡在了网内,没能向上运行进入肺动脉,成功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自2010年6月我院外周介入开展以来,带给我们惊喜不断:肿瘤、出血疾病、动脉血栓形成已经通过介入手段而得到很好的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内外科都没有较好治疗办法的顽疾也可通过介入治疗而不再可怕。截至目前,外周介入已完成35例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下肢静脉溶栓术,由于滤网的保护,这些病人有效避免了发生肺梗塞的风险,再配合规范的治疗,血栓及时被清理,也避免了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命质量。
外周介入只是提供了一个诊断和治疗的平台,但医护人员更该具备风险意识,及早发现身边高危患者,及早治疗,将病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小小滤网,挡住的是血栓,承载的却是生命的重托,而防患于未然,才是你我之重责。
导管室 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