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为儿科常见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其使用频率仅次于小儿静脉输液。由于小儿静脉血管的解剖特点有时不能从静脉途径一次性采集够检查所需血量,这就大大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劳动量。采取从动脉途径采血的方式能够较好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现将本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向大家介绍如下:
一、小儿动脉采血常用血管及其定位
1、肱动脉:为常用采血部位之一。其解剖位置在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到肱动脉的搏动,以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腱内侧更为明显。可在肘横纹下0.5~1.0cm处作为穿刺点。
2、桡动脉:为最常用的采血部位。其解剖位置在腕上方行于肱桡肌与桡侧腕侧肌腱之间。因小儿尤其新生儿桡动脉搏动不易触及,所以该动脉的体表定位尤为重要。该动脉体表定位为:腕横纹外四分之一的垂线外0.5~1mm处即为桡动脉的走行方向。在腕横纹下2~3mm处作为穿刺点。
3、尺动脉:其解剖位置在浅屈肌和尺腕屈肌之间。该动脉体表定位:腕横纹内四分之一的垂线内0.5~1mm处即为桡动脉的走行方向。在腕横纹下2~3mm处作为穿刺点。
4、股动脉:在股三角内。股动脉位于股静脉外侧,股神经的内侧,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可触及其搏动。其体表定位在:经脐向腹股沟横纹所画垂线的垂点。其穿刺点在腹股沟横纹外侧0.5cm左右,进针方向为拟画的垂线方向。
5、头皮动脉:以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常用。头皮动脉与头皮静脉的区别在于:头皮动脉血管呈浅红色或同肉皮颜色,易滑动、有搏动感。
6、胫后动脉:是腘动脉的延续,沿小腿后面浅、深层肌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分为足内侧动脉和足外侧动脉,在内踝后下方可触及搏动。早产儿及较瘦小的新生儿可在体表相应部位看到该血管。
穿刺角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胖瘦等情况加以调整,一般进针角度为15~20°,肱动脉、股动脉穿刺角度一般会略大,一般进针角度为20~40°,甚至更大角度。穿刺前不可反复用力揉触动脉,避免动脉痉挛。
穿刺时进针速度宜快,可采取快进慢退的进针方式,即快速进针至预定深度后,边抽回血边退针,针退入后要匀速抽取血液,抽血过慢会致针头阻塞可能会致采血量不足而影响采血的最终成功。
小儿动脉采血技术较静脉采血技术难掌握,但在掌握了各动脉的解剖位置及其走行并经培训、反复研习后才能够较快掌握。
井立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