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当人们还沉浸在节日喜庆的余韵之中时,心内科已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就诊高峰。单日收住院病人最多达22例,单日介入手术最多8例,病房最多同时收住75位病人,虽然有些忙碌,但按照既定的工作流程,门诊、病房、导管室仍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
就在这大量的患病人群中,一类病人的再现引起了心内科黄汝刚主任的注意,“大夫,我这时常心跳的厉害,还头晕、没劲,有时一会儿就好了,有时半天儿才过劲!这是什么怪病,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有什么好办法治疗吗?”经过详细的检查,并收集病人发病时的心电图,黄主任最后确定这是一类心律失常病人,常有心动过速的发作,大多数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少数是室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等,临床上以间断出现的突发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等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出现胸痛、呼吸困难、肢冷汗出、意识丧失、抽搐等表现。传统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或终止发作,主要针对发作次数不多,症状不重,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非药物治疗主要指利用一些器械进行治疗,如电转复、心脏外科电隔离术及导管消融等,而导管消融治疗心律失常.自1990年射频消融术引进国内,经过20年的发展,设备不断完善,技术不断成熟,已有数万名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经射频消融术得以根治,是目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尤其室上性心动过速最主要、最理想的方法,成功率达98%以上。
但由于设备和技术的原因,这种在心脏疾患中唯一能得到根治的心律失常射频电消融术在我院尚属空白,从事这项专业的医疗专家更是寥寥无几,患者只能奔波于上级医院才能享受到如此高精尖的医疗技术。如今心内科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设备和日趋成熟的技术基础,完全可以开展此项介入手术。凭借早年在北京学习心脏介入技术奠定的良好基础,黄主任经过严谨细致的准备,决定为两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病人实施射频消融术。
2012年2月19日,这将是载入意大利贵宾会会员中心史册的日子,2名阵发性室上速患者的射频消融术如期在导管室进行,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心内科邀请了中国医大一院心内科主任、国内著名的电生理专家于波教授亲临指导。首例患者是一位38岁女性,心动过速最近频繁发作,心率在160次/分左右,伴有心悸、心慌、胸闷、乏力、头晕,已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后共置入3枚鞘管,分别将标测电极导管送入到冠状窦、希氏束、右心室及右心房(见图1),应用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见图2),确定是左侧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后利用消融大头导管在左心室二尖瓣环附近标测到旁道电位,即消融“靶点”。释放射频电流消融,再重新进行程序刺激,若心动过速不能诱发或观察到心内电传导顺序的改变,标志着手术成功。撤出导管和动脉鞘,压迫穿刺部位10分钟,弹力绷带包扎,手术顺利结束。整个手术过程50分钟,术中病人清醒,无不适感觉,生命体征平稳。另一位患者62岁男患,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手术历时45分钟,成功消融。术后12小时拆除绷带,24小时后离床活动,未再出现心律失常,3天后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无心动过速复发。
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是继冠心病介入治疗,永久起搏器植入,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我院心脏介入治疗历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辽北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稳步发展态势。相信用不了多久,一个技术人员梯队合理、学科建设良性循环的心血管治疗中心,就会打造出更多自己知识产权的诊疗技术,为辽北百姓保驾护航,真正让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从“心”开始。
导管室 高 敏
相关链接:
射频消融术是利用C型臂X光机,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放入心脏不同部位进行标测,也称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发生的性质和位置,然后将消融导管放在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异常组织内水分蒸发,发生凝固性坏死,因而心律失常得以根治。射频电流对心肌局部造成损伤非常局限,约3-4毫米直径范围及深度,而周围组织不受损害,不会影响心脏功能。由于其能量的高频特性,不刺激神经肌肉纤维,故在消融术中不需要全身麻醉。
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一次性根治阵发性心动过速,术后不再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外科手术比,它不需要开胸和全麻,病人无痛苦,操作方法简便,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短(一般术后三天出院),疗效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