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8岁具有韩国和中国双重国籍的金阿姨,从韩国来到铁岭的女儿家小住,不料突发急性心梗。接诊后心内科医生克服了老人年龄大,语言不通等层层障碍,为其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内成功植入支架,最大限度地挽救了濒临坏死的心肌。术后老人身体状况恢复良好,各项体征正常。这是我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收治的年龄最大的一位心肌梗死患者。
3月12日晚上7时,导管室护士长突然接到心内科李海斌主任打来的电话:“马上来院准备手术,是一位韩国患者,急性下壁心梗!”同时接到通知的还有医生杨彩霞、李雅丽,导管室的技师与护士。10分钟后抢救组7名成员全部到位,所有准备工作就绪。19点20分,老人被医护人员推进手术间。
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老人78 岁高龄,身体耐受力差,属于高危病人,手术风险极大。考虑静脉溶栓容易引发老人脑出血,且忌用于75岁以上的患者;而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高龄不再成为急诊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禁区。要挽救老人的生命,介入治疗是其最佳的选择。由于老人基本不会汉语,医护人员面临着语言沟通上的障碍,所有医患之间的对话都要由老人的孙女翻译一遍。此时,大家才得知老人在韩国因冠心病接受过介入治疗,曾在右冠状动脉植入支架一枚。
手术在紧张有序地进行,股动脉、股静脉穿刺成功,插入两个鞘管,造影管通过动脉鞘管顺利进入冠脉口。冠脉造影下,见患者左冠状动脉存在动脉硬化,但血流通畅;而右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支架远端已完全闭塞,与术前诊断完全吻合。情况十分危险,李海斌主任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准确将指引导管送达右冠状动脉口内。然而,就在指引导丝通过闭塞处走向远端的一刹那,情况发生了变化:病人突然出现了再灌注心律失常,心率一下子从80多次降到了30多次,有创血压仅为85/50mmHg,手术进入了最紧张关键的时刻。由于术前对此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护士早已将药品备好等候在输液管旁,医生紧急将临时起搏电极通过静脉鞘管送到指定位置进行临时起搏。随着球囊通过导丝在闭塞处加压,血流直达远端,瞬间,冠脉已再通,老人心率恢复到了60次/分!
由于一系列的心电、血压变化,病人出现了剧烈呕吐,护士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了呕吐物。虽然无法对患者进行语言安慰,但护士依然一边抚摸她的额头,一边轻声和她说着话。大家用眼神和双手给老人力量,鼓励她和医护人员一起坚持下去。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走,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一枚新支架被顺利植入闭塞的部位,与原支架相连,经过高压球囊扩张,两支架贴合更紧密,再次造影,图像非常完美(见附图)。
“病人呼吸、血压、心率平稳,恢复正常”,“停用临时起搏”,“抬高的ST段也基本回到等电位线”,一声声好消息传送着,病人血管恢复通畅,老人化险为夷。迄今为止,这是导管室开诊以来成功抢救的第48位心肌梗死病人,也是首位高龄心梗患者,首位外籍患者,目前病人已痊愈出院。
沉重的铅衣汗湿衣衫,疲惫的天使们脸上却挂着微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尽管有时不被理解,但崎岖的道路,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导管室 高敏